好氧菌作为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关键微生物,其投加量的控制直接影响处理效果和运行成本。
本文将系统介绍好氧菌投加量的控制原则、影响因素、计算方法及实际应用经验。
好氧菌的投加量通常根据处理池容积和水质特性进行计算:
投加量范围:
· 工业废水:每立方米投加200-500克菌剂
· 生活污水:每立方米投加200-300克菌剂
· 河道治理和市政污水:投加比例控制在50-200ppm
投加方式:
· 一次性投加:适用于系统可停止进水至少一周的情况,投加后需闷曝
· 分次投加:对于连续运行的系统,建议每天每立方米投加50-100克菌剂,连续投加12-15天
营养源配合:
· 营养源投加比例为200ppm/立方(按池容积计算)
· 典型配比:葡萄糖:尿素:磷酸二氢钾=100:5:11
影响因素 |
较佳范围 |
影响机制 |
pH值 |
7.0-8.0 |
pH<5.5时硝化反应基本停止,pH>8.4时菌群活性下降 |
溶解氧(DO) |
2-3mg/L |
DO<0.5mg/L时硝化反应趋于停止,DO>4mg/L可能造成能源浪费 |
温度 |
20-38℃ |
低于15℃时硝化速率明显下降,10℃时仅为30℃时的25% |
有机负荷 |
<0.15kgBOD5/KgMLSS.d |
高负荷会抑制硝化细菌活性 |
污泥浓度(MLSS) |
2-4g/L |
浓度过低处理能力不足,过高可能造成氧传递困难 |
· 污泥浓度控制在2-4g/L
· 投加量计算:至少按15Kg/m³投加污泥(含水率80%),即100m³池子投加1.5吨污泥
· 需氧量计算公式:需氧量=0.7×�×BOD去+0.16×�×�+4.57×�×氨氮去除量需氧量=0.7×Q×BOD去+0.16×X×V+4.57×Q×氨氮去除量其中:Q-日处理水量,X-污泥浓度,V-好氧池容积
· 按池体体积计算:1m³=菌种1公斤
· 生物膜厚度控制在0.2-0.5毫米为较佳范围
· 需考虑碳氮比(C/N):反硝化过程中每还原1mg硝酸盐氮需2.86mg的BOD
行业类型 |
投加量范围 |
特殊要求 |
食品废水 |
50-200克/m³ |
需配合碳源投加,常用乙酸钠 |
制药废水 |
80-150克/m³ |
需耐毒性菌种,接触氧化池投加量较大 |
化工废水 |
350-500ppm |
需配合葡萄糖等营养源激活 |
市政污水 |
50-80克/m³ |
可配合光合细菌使用 |
· 溶解氧快速消耗,系统缺氧
· 水质浑浊,死亡菌体分解产生有害物质
· 可能引发藻类过度繁殖
· 处理效率低下,出水指标不达标
· 污泥活性差,泡沫增多
· 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弱20
· 过量时:增加排泥量,减少营养源投加,加强曝气
· 不足时:补充菌种和碳源,控制pH在7.0-8.0,优化溶解氧
· 系统冲击恢复:投加量为200-300克/立方(按生化池容积计算)
参数调控:
· 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实时监测DO、MLSS等参数
· 采用PID控制算法动态调节曝气量,将DO稳定在2-3mg/L41
智能加药系统:
· 误差率可控制在±5%以内
· 支持远程监控和数据采集
节能优化:
· 变频驱动可降低曝气系统能耗30%。
· 智能间歇运行减少无效能耗。
在实际工程应用中,建议先进行小试确定较佳投加量,并根据水质变化动态调整。对于特殊行业废水,应选择专用菌种并考虑其耐受性。通过科学控制好氧菌投加量,可显著提高处理效率并降低运行成本。
郑州永泉水处理材料有限公司——好氧菌种、厌氧菌、硝化菌、反硝化菌、复合菌种、氨氮降解菌、COD降解菌、除磷菌、除臭菌、耐低温/耐高温菌种、耐盐菌、生物促进剂 、化粪池专用菌种、自养硝化菌(液体)